二楼校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剑隐大唐 > 第二章 笛声轻悠扬

第二章 笛声轻悠扬(1 / 1)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哇啊~~热死了,大哥,要不咱们去河边游水去吧,受不了。”二狗子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苦着脸看向同样坐在屋檐下淡定地编着竹筐的叶启,他弄不明白为啥大哥脸上滴汗都不出,悠闲惬意得好似清风拂面似的。

这么闷热的天,孙嬷嬷也只能呆屋子里摇着蒲扇寻个凉快。

“大中午去游水容易生病,下午日头没那么毒的时候陪你去。”叶启淡淡地道。

“这天气热的,要是有冰块就好了。”二狗子拼命摇着蒲扇,感觉这风都是热的。

“心静自然凉。”叶启瞟了他一眼,“你定力不够。”

“某又不是和尚道士,还带修炼定力的。”二狗子嘟哝道。

“生活就是修行,有足够的定力你就能够集中精神,做事情就能够认真,然后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叶启将编好的竹筐放到一边,拿起几条竹篾开始编制下一个物件。“抵抗炎热也是一样。”

“哥,某就佩服你这一点,什么时候都是一脸冷静的样子,就是半山腰那个老君观的老道士都没你淡定,只要有人上个香火钱就笑得见牙不见眼。”二狗子把蒲扇一放,也拿起竹篾来编。“嘿嘿,没想到这竹条编的东西也能卖个不错的价钱,这几个月来咱家的生活就单靠编这个都补贴不少,哥你没来之前某跟姥姥连吃饭都成问题,跟哥学了这个后到年底都有余粮了。”

“竹编制品很早就有了,某在咱们县城里了解了一下,战国时期的楚国编织技法已经十分发达,某教你编的这些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什么的就是那时候盛行的,相信其他地方也有人卖这些东西,只是不多罢了,听说这方面的匠人不是很多。”叶启道。“毕竟,编制这些东西蛮费工夫的,普通人单是准备竹篾都一段时间。”

“管他的,能卖到钱就行了。”二狗子笑道。“咱村背靠太行山,竹子树木啥的大把,咱太行山就这点好,只是太行山有强人这点不好。”

“强人?”

“强盗啊,太行山延绵几百里,藏着好多股匪寇呢,平时经常打劫往西京的商旅,也不时流窜到各个村打劫,县城他们不太敢去,毕竟有官兵在,不过一些孱弱的县城也遭过殃,咱们杏花村前两年也遭劫过,还好逃得快,只死了两户人家,当时那个惨……”

叶启手里停了停,眼眸中闪过一丝冷芒。

“县城城那些大老爷干啥的,不管?”

“这些山贼狡猾着呢,州城官兵一出动他们就逃山里去,太行山你也知道,那么广阔茂密的深山峡谷,哪里剿去?”

“那怎么办?咱村就没什么防御措施?”

“有过两年前那惨痛的教训之后,刘老丈就集合人手修了村围子,咱村背靠着山,在山上还有个哨点,每天都有人轮值,一有情况就鸣锣放狼烟。然后咱们就往山里逃。至于屋子里的粮食什么的就顾不上了。”二狗子苦笑道。“别看咱们村有八户人家,可都是下地种田的泥腿子,拼不过那些拿着刀剑杀人不眨眼的强盗的。”

叶启摇了摇头,不再说话。手中小刀子挥手间断了一截竹子,眯了眯眼,他用刀尖在竹子上轻轻开了几个洞,淡淡地道:“人啊,是不能做乖乖的羊羔的。”

不多时,清冽的笛声在院子里回旋荡漾而起,没有缠绵悱恻的旋律,却有着一股金戈铁马的激荡之意。

二狗子怔怔地看着眼前按着横笛静静吹奏的黑衣少年,眼中浮现出一片羡慕。

刚刚戴着斗笠走到院子门口的刘老头眼中闪过一丝凝重,有过军旅生涯的刘老头自然而然能够听出曲中蕴涵的丝丝杀意!

此子,不是普通人呀。

杏花村的孩子不多,算上二狗子那么大的孩子也不过三个半大小子罢了,天色没那么燥热的时候,二狗子就捺不住跑出去叫上郑屠夫家的郑大郎和刘三叔家的刘耙子去河边戏水去了。

刘老头跟仍在做活的叶启坐在屋檐下喝着茶有一搭没一搭地扯家常。

“启郎君,就你这手艺,去城里开个店铺专门卖这些都能赚大钱了。有没有想过做这一行?”

叶启摇了摇头,淡淡一笑,道:“没这必要,某喜欢这里,城里吵杂是非多,不如村里清幽。”

“其实,某一直都想问问了,只是某知道手艺这东西,都是独门的,没好意思提。”刘老头有些尴尬的摸了摸胡子,“你知道,咱村里基本上就没个日子过得宽松的,某这些年都想着让村里过得不那么紧巴巴,可某这人没啥见识,帮不上村里多少,眼看着你带来了这么一门手艺,能不能,教教大家?”

“可以。”叶启点了点头,刘老头没想到叶启答应得那么爽快,大喜过望,当下便与叶启商定由他这个村正发动每家每户出人来学手艺等事宜。

于是,接下来好几天,都有六七人每逢下午黄昏便围在孙嬷嬷的院子里跟着叶启学竹编,在刘老头的组织和叶启的建议下,每隔一段时间便将村里做得竹制品统一收集由郑屠夫的弟弟郑连山带着几个村里青壮去县城发卖,郑连山生意头脑不错,后来专门在县城取得一个固定的档口,专门经营村里的竹制品生意,自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也给村里带来了相当不错的收益。

对于叶启而言,这只不过是他脑海中浩瀚知识中的一个小手艺而已,能给村里改善生活,他也很乐意。

在他的教导下,杏花村里的竹制品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竹篮、竹筛、竹笊篱、筲箕、竹蒸笼、炊帚、竹畚箕、竹畚斗、竹耙、箩筐、竹扁担、竹筷、竹扫帚、竹笠、竹匾、竹背篓、竹簟、竹席、竹床、竹凳、竹椅、竹躺椅、刀架、沥碗架、衣帽架、衣架衣柜等在一年后都做出来发卖,如今县城里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杏花村,专门做竹制品精品都作出名声来了,如今已经在城里都有一个大店铺,专门发卖有着杏花村标识的竹制品,连县官大人家都有去购买一批那舒适的竹躺椅。

这名声一出来,不少杏花村的亲戚都来投奔,竟是把杏花村原本只有八户人家的小村子扩充成有三十几户人家的大村子,人多了,村子也就繁荣了起来,笑得刘老头牙都快掉了。

叶启对这些混不在意,仍旧每天鸡鸣起床进山,中午带些猎物回来,精神越来越沉雄凝实,举手投足间别有一番奇特气度,不知为何在村里人人尊敬,见之如见刘老头这般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般。

不论何时何地,他都是一袭墨黑衣衫,中分长发飘散背脊,浑身上下洁净得令人自愧形秽。

叶启与刘老头站在山上的哨点看着山下依山傍水呈一个U字形分布的杏花村村寨,村寨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村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端的是心旷神怡。

哨点是隐藏在树丛中的一个小茅屋,茅屋前挂着一个大大的铜锣。

“刘老丈,村子大了,日子好过了也得居安思危,如今的村子,虽有木栏围护,却没有任何反击人力和措施,若有流寇袭来,轻易可破寨。”叶启淡淡地道。

刘老头皱着眉头,叹息道:“某也知道,只是村里缺武器,普通的猎弓力道不够,准头也不行。当初年轻时候某也不过是火头军的一个辅兵,战阵之术不通,也亏只是做饭的兵,不然就回不来了。”

“能杀人的就是好武器,不必一定要什么神兵利刃,杏花村位置偏南,近潮湿的峡谷地区,谷内外和后山均盛产竹子,这些就是最好的武器。”叶启脚尖一拨,地上躺着的一条竹腾空而起,“选老而坚实的毛竹,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某把它称为狼筅。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可训练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

“如果敌人人多,可结鸳鸯大阵,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鸳鸯大阵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

叶启回忆了一下脑海中资料库中的上古战阵,好像当初是一位古中国戚继光的传奇将军创立的杀阵,他所在的年代距离古中国有几千年的时光,资料有些缺失,但当初他可是地球联邦最高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对于战争的知识了解的深度可不是一星半点。

“咱们村结不起鸳鸯大阵,可结小阵,辅以竹子做的投枪,先用投枪远程攻击伤敌,近程三才阵突击,只要村子里有囤积足够多的投枪,单是投枪都足够来敌喝一壶的,流寇可没有身穿官兵的盔甲保护。”

刘老头双目放光地看着叶启做了支投枪演示,一拍大腿赞叹道:“这法子好!”

“武器可以就地取材,盾牌可以做木盾或者藤盾,护村勇士的训练早点提上日程为好,不怕万一就怕一万。以前只有八户人家的时候要逃容易,现在可就难了。”

“启郎君说得是,某这就下山组织大伙商议去。”刘老头连连点头,站起来便待离开,想了想又转头朝叶启笑了笑,探询地多问了句:“启郎君可是将门之后?”

叶启看着远方,眼中仿佛又看到了那在崩天裂地中浴血奋战的最后的战役。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啦……”

幽然的叹息声中,自以为得到答案的刘老头满意地漫步下山去了。

最新小说: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催昭嫁 公主万福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霓裳铁衣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我的女友是诡异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三国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