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校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洞庭湖情话 > 三十三李韦良画画惹火烧身

三十三李韦良画画惹火烧身(1 / 1)

三十二李韦良画像惹大祸

余可可搬到广里去住去了。屋子里少了个人,李韦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余可可住广播站,是大队支部的意见,大队支部认为,广播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宣传喉舌,为了防止阶级敌人破坏,晚上必须有人值班。余可可自己也有想法,广播站里有电,而且非常清静,有利于自己看书写作。她这事征求了李韦良的意见。李韦良担心不*全。大队部离学校有几十米,一个女孩子一个人住,周围少有人家,万一有什磨状况,连个呼应也没有。

余可可认为他的担心多余。广播站的房屋结构牢固,门窗也结实,自己小心一点,不会有什么危险。再说,真有胆大妄为的人来骚扰,把扩音器打开一声喊,不把他吓死才怪。李韦良见余可可执意搬走,也不好阻拦,帮她把衣物被褥书籍等等清理好,搬到了广播站。广播站房子很大,广播设备只占了一半空间,余可可在另一边架了个床,摆一张书桌,用一个布帘子隔开,成为了里外两间。经她稍稍布置,就显得很温馨了。房间里有电灯,明晃晃的,比起昏暗摇晃的煤油灯,感觉大大地不一样。安顿下来以后,李韦良关上房门,抱住了余可可。两人热切地亲吻起来。有情有义的年青人在一起,总是激情难耐,两人抱着吻着,渐渐放肆起来。渐渐的激动起来。李韦良双脚像踩在棉絮上,全身轻飘飘的。他轻轻抚摸她的胸部,那皮肤像凝脂一般细腻光滑。他的手有些颤抖,情绪一时间难以控制,

李韦良不顾一切,扯下了余可可的裤腰带。余可可心里一惊,瞬间恢复了理智,猛地清醒过来。她用劲推开他,本能地护住裤子,死死不放。

李韦良愣住了,他不解地看着她,十分恼火。她一脸的恳求、歉疚。眼底里分明还闪烁着一种坚定,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李韦良像一盆熊熊烈火,凉水泼过来,火焰顿时熄灭。

余可可整理好衣服,喘着气说:伟良,我们不是有过约定吗。不要一时冲动,不要把我们的青春绑定在十字架上。如果一时任性,就会留下无穷的悔恨。忍一忍好吗。忍一忍吧,别生我的气好吗。她抚摸着他的脸,抚摸着他的头,像母亲安慰沮丧的孩子。

李韦良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的离开了广播站。

公社党委办公室来了通知,临时借调李韦良到公社,协助文化站完成一项政治任务。

李韦良背着被包连夜赶到公社文化站,小刘热情接待了他。安顿好以后,小刘说:听说你的索描功底很扎实,能不能先给我画一个素描。

李韦良知道小刘是想摸摸底。便拿出画夹,一边闲聊,一边用碳素铅笔在画纸上沙沙挥动起来。

李韦良给小刘画像,引起了公社机关其他人员的好奇,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小刘的五官平淡,没有什么特点,光靠线条难以准确表现人物特征,李韦良一面勾勒线条,一面揣摩他的面部轮廓细微特质、神态气质。大约一个小时,在轻松的闲聊,素描完成了。围观的人们啧啧称赞。小刘拿过来一看,不禁大声叫好。他说:我的这个脸相是最难画的,县文化馆美术老师、县剧团的美工都给我画过,没有一张是满意的。这张素描把人物的神情气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太好了!小刘也是美术爱好者,曾经在县里参加过美术培训班,算是内行。今天,看见李韦良的素描,打心眼里佩服。他诚恳的说:美术一靠天赋,二靠勤奋。你非常了不起,非常有才华。

李韦良淡淡地笑道:你过奖了,每天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就心满意足了。

第二天,小刘叫人抬来一个木框,高五米,宽三米。没有亚麻布,用白色卡机布绷好,“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画像将在这白色的底布上诞生。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将由李韦良完成。

这是一项较大的绘画工程。说工程一点也不夸张,光广告颜料就需要几十斤。还需要搭脚手架,长短楼梯等辅助设施。小刘再三交代,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一定要不出差错。为了保证巨幅画像的精准,李韦良不敢随性画底稿,他采用了九宫格的放大方法,在画布上打上隐格,用铅笔勾出整体轮郭,然后从下边开始逐步绘画作色。

下面是绿草,布鞋,灌木,远山,近草、粗布裤脚……李韦良从画框底部开始画,一天十几厘米的速度向上面发展。十天了,画布上花花绿绿一片,看不见出所以然,围观的人们纷纷猜测,也纷纷议论。这画的是什么啊?不是说画毛主席像吗,怎么看不到毛主席的影子呢?

李韦良沉住气,全身心投入绘画工程里。画巨幅水粉画,除了耗费思心,还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一支五寸宽的排笔,不停地在颜料盆里醮上颜料涂向画布,不时跳下脚手架,从远处审视透视效果和整体感觉。他成天爬上跳下,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少于十小时。由于是第一次画巨幅图画,他心情激动情绪饱满,完全陶醉在这种再创作的享受之中。慢慢的,布衣,雨伞,白云,蓝天呈现在画布上。二十多天,李韦良累的筋疲力尽,他感觉比一场“双抢”还辛苦。最后剩下主席头像没有完成了。这是巨幅画像的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位必须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必须格外认真对待。为了保证以最佳体力和精神状态,李韦良决定好好休息两天,等到体力恢复,精力充沛了,再全力以赴画头像部位。

李韦良太累了,太疲倦了,他在临时房间里闷头睡了两天两晚。

这一天,县革委会筹备小组组长叶卫东,来公社检查革委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看见这幅未完成的巨幅画,问陪同他的公社干部,这是画的什么?公社干部得意地说,这是全县最大的“毛主席去安源”的画像。

叶卫东皱着眉头看了半天,然后厉声问道:这画画的是什么人?

干部回答:是一个下放学生。

叶卫东面容严肃地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主席的头呢?哪里去了?这不是是影射主席糊涂(无头)。这是一桩蓄意的反革命事件。赶快查这个人的政治背景,查查他的现实表现,整理好材料报县革委。画画的人立即关押,听候处理。请马上通知公社领导,在小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

公社干部是一名进革委会的候选人。听县领导这样一说,感到问题严重,一边通知在家的公社干部召开紧急会议,一边派人去丰收大队了解李韦良的情况。

小会议室里,叶主任严肃地提出这个问题。

抓宣传的领导说,那个下放学生太累了,说是休息两天再画头像。

叶主任拍着桌子大声说:完全是借口,累怎么啦,死不了人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你们是怎么理解的?领袖没有头,意味着什么?大家要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待问题。同志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啊!

面对县领导的循循教诲,公社干部们纷纷赞扬叶主任眼光敏锐,检讨自己政治觉悟太低。

这时,丰收大队支部书记吴德生打来电话,说:下放学生李韦良在大队表现不好,家庭政治背景复杂,当初他就不同意李韦良去公社。他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做政治宣传工作。

叶主任当即决定,画像暂时用红布蒙上封存;李韦良由公社暂时关押,听候县革筹的处理。

李韦良早晨起来,觉得神清气爽,精力饱满。他一直惦记着那幅巨型画像,赶忙洗脸刷牙,打算花两天时间完成整幅画像。他还是第一次画这么大的人物肖像画,完成后总体效果怎么样,他自己也充满期待。他将牙膏挤在牙刷上,刷得满嘴泡沫。这时候,闯进两个人,不由分说地用绳子把他捆了。他还来不及抹去嘴上的泡沫,稀里糊涂地被带走了。

听说李韦良被抓走了,文化站小刘大吃一惊。眼看一副气势恢宏的“毛主席去安源”的画像即将完成,画画的人怎么被抓了呢?他连忙到公社打听情况,管宣传的领导告诉他,县领导看见这幅画,非常生气,领袖像全身都画好了,为什么独独没有头部,这是有意识影射“主席(无头)糊涂”。是一桩严重的反革命事件。

小刘一听,哭笑不得。他连忙解释说:这幅画是从下往上画的,头部当然最后才能完成。这是基本规律,也是基本常识,怎么说是反革命事件呢?

抓宣传的领导说:为什么不从上面往下画呢。那样就不会落下把柄。问题已经闹大了,我们也不好说什么了。

小刘仰天长叹一声,默默地走了。他决定为李韦良尽一点努力,不管他的努力有不有效,他将尽力而为。

最新小说: 公主万福 催昭嫁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霓裳铁衣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我的女友是诡异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三国美色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