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校区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我扶摇 > 第四章 志在仕途

第四章 志在仕途(1 / 1)

贞观五年初春某日,阳光晴好。

并州城内一处住宅。

此间住宅有小院,面积不大,大部分空闲地方都被种上了花花草草,其中还夹杂着些许中药材,初春时候,雅致非常。

屋子里。

待最后一炷香燃尽后,三月守孝期便结束了。

刘平安双眼含泪,膝盖一弯,冲灵位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响头,抹去泪水,脱下了身上的丧服,沐浴更衣。

被无罪释放已经三个多月了,按照天子旨意,刘平安无须继续服丧。

出狱之后,刘平安第一时间便去求见了李绩,感谢这位叔叔的营救之恩,李绩也是好言劝慰刘平安,逝者已矣,千万不要太过悲伤,并且一再嘱咐,若是在并州城内遇上了什么难事,前往都督府寻他便可。

从李绩的神情当中,刘平安能看得出来真情实意。

并不是作假。

他和养父刘堪交情确实深厚。

从那之后,养父的医馆彻底关门,堆积的药材全都分送给了四邻,刘平安老实待在家里,安心守孝,每日除了读书习字练武之外,再无任何交际活动。

古人守孝是惯例,除了帝王宰相外鲜少有人能够例外,可刘平安没想到李世民居然给了他如此大的惊喜。

不仅仅判他无罪,更是准许以守孝三月代替三年,虽然不知道这位千古一帝是出于什么才做出了这种决定,但确实让刘平安对这位帝王的好感暴增。

在散发氤氲雾气的木桶当中,刘平安边擦拭身子边在思索着什么。

“今年是贞观五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些什么事呢?”

“现在已经是三月份了,想来封王也差不多结束了,李世民大笔一挥,一下子封出去了十几位宗室亲王,就连三岁的李治都落了一个晋王的封号。”

只是。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被封为代王的李简很快就会去世吧?”

刘平安扬了扬眉。

在历史上,李世民儿子的下场大多不怎么好。

有早夭的,有被杀的,有自杀的,有被废的,也有被“幽闭”的。

可以说除了后来的高宗李治和赵王李福之外,无一善终。

其中最可惜的,大概也就是李世民的三子李恪了。

李恪的外祖父是赫赫有名的炀帝杨广,祖父是高祖李渊,身兼两朝皇室血脉,在大唐这个最看重门第血脉的世代,李恪就是一等一的天潢贵胄。

就连李二都曾经由衷夸赞李恪“英果类我”。

英,才能。果,决断。类,像。

只是可惜,这个最像李世民的儿子最终也是无缘皇位,被长孙无忌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

现在是贞观五年,未来几十年都是安安稳稳的太平盛世。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重生在这样的好时代,刘平安自信自己能够飞黄腾达。

圣明天子临御天下,长孙皇后美艳倾国。

李药师军功赫赫,徐世绩威压北都。

长孙氏总揽朝政,房玄龄统御百官。

萧瑀六起六落,马周布衣宰相。

魏征善谏,刘洎直切,文本勤恳,戴胄公正。

最重要的是,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比花娇的大唐公主尚未出嫁...

这的确是一个好时代啊。

刘平安感慨不已。

只不过,现在朝堂上的风起云涌也轮不到他指手画脚,他这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穷苦少年郎,没法和人家天潢贵胄媲美。

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条出路。

在守孝的这三个月里,刘平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进入朝堂,能爬到多高算是多高。

从一千多年后重生回到大唐,刘平安的优势太多了。

他知道历史的走向,心里藏着很多能名传天下的诗词歌赋。

有那么多穿越者的天然优势,如果刘平安还是碌碌无为的话,也忒丢穿越者的脸了。

只要牢牢遵守穿越者守则,不去暴露自己的真实来历,依仗脑子里那么多的诗词歌赋,绝对能在大唐这个诗的国度混一个风生水起。

一首《正气歌》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世民的威望太大,现在又不是什么乱世,造反是不可能的。”

“做点生意,从商这条路同样不可取。”

古代从商是最被人瞧不起的一条路。

士农工商,就连农民都比商人的社会地位要高。

就算真成为了富甲天下的大商人,朝廷如果想宰杀了,一纸文书,顷刻之间就能让你家破人亡。

石崇和邓通便是前车之鉴。

无论如何,在古代,走仕途才是最好的出路。

虽然当官之后家破人亡的概率也不低,但总比任人宰割的强。

“就算李绩会因为和养父的交情照拂我,可我终究还是一个寒门子弟.....”刘平安换上朴素白袍,望向了古朴的铜镜。

铜镜当中映射出了俊美的面容,配的上面如冠玉四个字。

唐朝是个相对而言较为开放自由的时代,在做官一途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后来的宋、明两朝,想要做文官的话,几乎可以说只有科举一条路能走。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虽然差的字不多,但含金量就差太多了。

在唐朝却不一样,除了科举之外,做官的途径还有很多。

贞观年间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那位布衣宰相马周。

再后来,盛唐同样有李白和高适,李白从未参加过科举,因为名气大,再加上有贵人赏识,所以才会被玄宗看重供奉到了翰林院当中。

高适则是中过举,被授予了官职,只是没几年就辞官了,最后进入了哥舒翰的幕府,这才一步步成为了朝堂大佬。

这两人受“安史之乱”的影响都很大,只是李白跟错了主公,再加上自己作死,应召入了永王李璘幕府之后,一再写诗怂恿李璘称帝,如果不是他的名气太大朋友太多的话,只怕也难逃一死。

高适的运气就好太多了,进入哥舒翰幕府四年后就当了节度使,临终之前还得到了一个县侯的封号。

从这几人的经历就能看出,在唐朝做官,科举并非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王维倒是参加了科举,还中了状元,只可惜官路蹉跎,到死也不过是一个尚书右丞罢了。

但首先,还是要你自己有才华,刘平安脑海里如此多的千古名篇,又因为来自后世,见识远超现在的人,自认为足以胜任大部分官职了。

“要不然我也学高适,拜入李绩门下,成为他的幕僚?”刘平安眉头皱起。

“也不行....”刘平安自问自答,否定了自己刚才的话。

虽说李绩是响当当的三朝元老,到后来高宗朝依旧显赫。

但如果按照史书走向,眼下李绩起码还要等十年才会被征召入朝,十年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了。

好赖刘平安也是一个“穿越者”,既然已经决定走文官这条路了,那么肯定是要做宰相的。

与其跟着李绩一条路走到黑,他到不如先去抱李治的大腿。

刘平安嘴角抽了抽,俊秀的脸上满是尴尬。

只可惜,李治现在才三岁,对着一个三岁孩子百般讨好,想想就渗人。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刘平安摇了摇头,计划总不如变化多,尤其是多了他这个穿越者之后,谁也不知道初唐历史会不会走向另外一条岔路。

“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去长安啊。”

并州虽好,却不是京城。

天下中心,在关中,在长安。

........

最新小说: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我的女友是诡异 公主万福 催昭嫁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三国美色 霓裳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