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滚过隆隆雷声。乌云聚拢,遮蔽住了艳阳天。快要下雨了,可船埠边的几个人都像没有脚,半天都不曾动过。
卫珍儿抬手轻托几下双鬟,她似怕被风吹乱青丝,故侧过几分、身子。四目交错,她朝墨华嫣然一笑,道:“墨大哥,快要下雨了。”
卫绛愕然,全身像被上过浆无法动弹,她以眼角的余光看到那人正走过来,眉眼弯起,唇角含笑。
毒杀他的那刻历历在目,如今他活生生地出现在这儿,就像嘲讽她六年的辛苦。
卫绛的脸似火烧般红,不是害羞,而是憎恨。她还没做好准备,他就来了。
墨华走到卫绛面前,两眼微顿,眉宇之间夹杂些许困惑。他还没开口问,卫珍儿就笑着对他说:“这是我小妹,叫卫绛。”
卫绛不想认他,但卫珍儿这般一说,真叫她骑虎难下。待腮颊微凉,卫绛又瞥他一眼。他的笑轻浅,眼色锐利,仿佛一瞬间全都看穿。
“呵呵,你妹妹,我好像从没见过。”
熟不拘礼,没想墨华与卫珍儿已到这般程度,难不成他要做她姐夫?
上一世可没这一出呀!卫绛心绪零乱,怎觉得上世与这世无法重合,她是不是错过什么了?
“怎么会没见过呢?上次家中摆宴,她还向你敬酒呢。”卫珍儿捂嘴浅笑,而后眼波转眼,看向卫绛问:“是不是呀,妹妹?”
卫绛答不上来。她想起上一世,初见墨华时,觉得他长得好看,忍不住跑过去羞涩地敬上杯酒,叫声:“墨哥哥。”
而眼下墨华根本不记得她,说明不管前世还是今生,他都不知道“卫绛”的存在,这人不过是个相貌堂堂的好色之徒。
卫绛假装不认得他,在墨华靠近的刹那,她飞快地跑向卫千总,躲到他身后,故作怯生模样。
卫千总哈哈大笑起来,慈爱地摸摸她的头心。
“傻丫头,你忘了这是爹刚收的干儿,还不快叫声‘墨大哥’。”
卫绛扭捏不肯叫,她透过卫千总的臂缝冷冷地朝墨华看去。正好,墨华也看了过来。四目相交,他莞尔而笑,深邃的眼弯成两枚弦月,煞是好看。他站在船埠水手船工之中,白嫩儒雅得像个书生,与这片海、这个岛格格不入。
卫绛曾听人说过,墨华是东村渔夫一夜风流得来的,那个与他风流的妓扔下六七岁大的小墨华后就走了,渔夫不得已只能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在他十六岁时,渔夫不幸溺海身亡,他没了亲人便出来闯荡,店小二、船工、水手……辛苦不到几年,他有了一艘旧船,然后在无极海闯出了名堂。
对此说法卫绛很怀疑,她曾问过他,但被他三言两语敷衍了过去。
前尘往世不必多提,卫绛最终还是没叫“墨大哥”,转身钻入轿子里,躲过这不期而遇的重逢。
又打雷了,雷声轰轰地越滚越近,从耳畔压到心头。终于,卫二郎叫嚷了声“下雨了,咱们快走。”卫绛这才舒了口气。
回到卫府后,卫绛躲进房里,慌称身子不适,不想去吃卫千总的洗尘宴。她知道去了定会遇见墨华,对着个已死的人,她吃不下饭。
卫绛心累,好不容易扯断绷紧的弦,一转身,一眨眼,他又回来了。不巧的是,前世这段时候她病得太重,对家中事一无所知,而他深得爹爹信任,正是如日中天。
卫绛落了下风,这回她无色可诱。
“叩叩叩……”
外边有人敲门,卫绛收回思绪,披上袄子跳下床,开了门见到李氏蹙着细眉,神色恍惚。
李氏抬头,忙替卫绛把半挂在身上的衣衫拉齐整,心疼地说道:“你病还没好,别受冻了。”
卫绛看出她有心事,携起她的手问:“娘,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李氏好似如梦初醒,抬眸看着她,极为勉强地挤出笑意。
“没事,我怕你没吃多少东西,故送来些吃的。”
盒中摆是花生酥。花生酥里有花生、饴糖、麦芽糖,有时李氏还喜欢放点芝麻和瓜子仁。一盒花生酥要用木棒捶打很久,为了能让家里人吃上料足甜香的酥点,每次都是李氏在默默操劳。
卫绛心疼娘亲,不想对她的心事视而不见,她把她拉到床边坐下,而后低声说道:“娘有什么事不能和女儿说的呢?”
李氏双目怔怔,过半晌,无奈地深叹口气,像是认命了,耸肩笑了笑。
“你爹带回来个女人,长得标致,从今天起她就住在我们家了。对了,她姓周,你叫她周姨娘。”
周姨娘?!卫绛的眼睛瞪圆了两三圈,看起来更像只受惊的猴子了。她记得周姨娘是十足的狐狸精,搅得他们家宅不宁,最后还偷了爹爹一箱银票同别人私奔,使得卫家捉襟见肘。
原来她是在这么个时候出现的。
卫绛回想前世,不由生恨,她整天躺在病榻上,半点不知娘亲愁绪,如今见她难过憔悴,她也跟着难受起来。
卫绛用力握住李氏的手说:“娘别难过,这女人在我们家呆不久,我也不会让她欺负你。”
李氏微微一笑:“你别这么说,也别记恨你爹。在这里三妻四妾太平常,一夫一妻才叫奇怪。”
话落,卫绛不由思忖,娘说的这话并无道理,身为尔娘时,她在花楼见过不少男子,高矮胖瘦、穷富贵贱,无一不吹嘘自己腿间有二两肉,女人则是瓶中花,枯败就换;盘中餐,吃饱就走。自以为是的嘴脸,司空见惯。
不管前世种种,今生的错今生算。
娘亲让她别记恨爹,卫绛却忍不住恨上了,忽然之间他变得和那些男人一样可恶,她临死前曾想过,若有机会,定会去好好爱一个人,但若全天下的男子都如此薄性,她情愿不要去爱。
在屋里歇息半日后,卫绛出了门,她想去见一下前世素未蒙面的周姨娘。拐过回廊,下了楼,就见南边窗户下有个女子正梳妆。她看来三十几岁模样,鹅蛋脸,单凤眼,皮肤就像刚出水的豆腐白得发亮,自是老得黑黄的李氏比不上的。
在无极海边的女人大多都长得黑。卫绛从小生病,没晒过太阳,故比别人白些,但她白得病态,不像对面的女子白得生亮。过了会儿,那人有所察觉,侧首看了过来。眼儿媚中带娇,是男人喜欢的调调。
周姨娘放下手中物,急切地出了屋子,远远地就向卫绛道万福。
“你定是卫二姑娘吧?”
周姨娘笑得温和,待人有礼有节,与卫绛想象中的泼辣女子大不一样。
咬人的狗不叫,汪汪叫的狗不咬人。看来周姨娘深知爹爹的脾性,故作出讨人喜欢的贤良模样。
卫绛勾起一抹笑,回她:“正是。”
触到她犀利的目光,周姨娘微怔,仿佛像是被人看穿心事,心虚地想要躲藏,但是立在跟前的丫头又瘦又小,才十来岁的样子,何必要怕她?!
周姨娘莞尔而笑,贤柔婉约之色又回到眉梢,她朝卫绛走来,弯下腰,亲昵地笑着道:“卫二姑娘,我是周姨,往后就住在这儿,初来乍道,还需你多照应。”
说罢,周姨娘往卫绛手里塞了个胭脂扣,珐琅丝嵌红宝石,看起来贵重得很。
卫绛拿着胭脂扣在手里掂量几下,在尔娘的房里,这种玩意都拿来当沙包,不知被她扔坏了多少个。不过为了与周姨娘套近乎,卫绛便把它收下了且道声谢。
“你和我爹怎么认识的?”
卫绛直勾勾地看向周姨娘。
怎么认识的?说来话长。
有次,卫千总出海到了九重山,那里是一座岛,但因处于海路要塞,来往船舶如织,堪比重镇繁华热闹。
入了九重山后,卫千总找个地方歇整。他喜欢去茶肆点上壶乌龙,坐在太师椅上听歌女唱曲。茶肆掌柜与他认识,攀谈时说此处新来了个女子,几月前丈夫死于海里,她无处生活只好到此卖艺。
两盏茶后,一个歌女怀抱琵琶,坐到卫千总前面,然后抬起嫩藕似的手轻调丝弦。她不敢看他,细眉间还有几分不情愿的委屈。纤纤玉指拨弄琴弦,她蹙眉轻唱:
数声鹈鹕,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月。
唱着唱着,歌女垂了泪。茶肆掌柜恼怒,说他有心给她饭吃,她却在贵客面前扫兴,当即要将她赶走。卫千总出面替歌女说了几句好话,又给了赏银。
自那以后,卫千总每次路过九重山都会去茶肆,听她唱几曲,来来回回听了几十只曲子后,他决定将她带回去。
提及往事,周姨娘笑中带泪,对卫千总的感激之情不言而喻,可卫绛听来就像吃了只苍蝇,直犯恶心。
她唱了几十只曲,娘为家操劳几十年,孰轻孰重?想着,卫绛松了食指,悬于其上的胭脂扣一下子飞出去,从二楼落到庭院中,“啪”的一声,摔坏了。
卫绛故作无心之举,连忙赔礼道:“瞧我笨手笨脚,真对不住,我身子不好,手机也不灵便,要不我给你个新的吧。”
周姨娘青了脸,可她不敢怒,僵硬地赔上笑脸。
“算了二姑娘,没事。”
柔弱纤巧的女子真叫人生怜,相比之下,娘亲就像块糙木头,硬梆梆的,不懂折腰摆枝。
“阿绛。”
脑后蓦然传来卫千总的声音,生硬得像行军号令。卫绛回过头,看见爹爹面带愠怒,粗眉拧成结。
他来得正好。
卫绛脸露愧疚,道:“爹爹,我不小心把周姨给的扣子摔了,正想要赔她一个呢,可我没银子。”
卫千总一听顿时缓和神色,以为两人相处融洽,于是笑眯眯地说:“银子你问账房去要,再说这么个扣子周姨娘也不会与你计较。”
周姨娘听后也只能赔笑脸,一个扣子两三两银总归要的,更何况是她心爱之物,本来只相图个和睦,结果就被这丫头片子摔了,也不知是不是要给她下马威。周姨娘转念又想:不过是个小丫头,哪有这么重的心机呀。
卫绛心机是不重,只不过借这事试试周姨娘为人,如今周姨娘受爹爹宠爱,明面里不可轻易去惹。卫绛得了卫千总口谕去账房支了银子,把自个儿旧的胭脂扣送给周姨娘。
这几天卫绛到处搜刮,存下不少钱,她打算过段日子去市集逛逛,说不定能遇到那个大家伙。